康复医学科里的悬吊系统——悬吊训练(S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不仅应用在体育领域,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
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康复治疗,自上世纪90年代初挪威康复工作者提出悬吊训练的理念与原则后逐步得到发展,到2000年以后逐步用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伤后康复锻炼,近几年也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康复医学训练。
悬吊系统的应用原理是什么呢?
悬吊训练,是运用悬吊训练装置结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进行主动、被动或助力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悬吊设备,使人体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主动训练,通过促进人体躯干核心肌肉收缩而产生训练效果,从而达到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的目的。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1、感觉运动控制;2、稳定性(协调);3、肌力问题。
悬吊系统可加强患者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悬吊系统的应用原理是什么呢?
在悬吊方式下进行运动训练有很多便捷的地方,几乎肢体的所有开链与闭链运动都可在悬吊方式下完成,并且有多层次负荷强度可以选择。
(一)瘫痪病人的运用
瘫痪病人由于神经肌肉的病损使得其功能受损,不仅出现外周肌肉功能的降低,也会出现核心肌肉的功能降低,其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中的功能都受到削弱。此时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在悬吊的方式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悬吊技术对中枢瘫痪的病人进行反射的诱发,尤其是对小儿脑瘫的患者。利用SET提供的悬吊配件,可以让脑瘫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反射诱发,OT训练等,也可以利用悬吊装置让患儿在辅助下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等。SET提供的辅助让治疗师在给患者治疗时有更多的空间来辅助、诱导患者进行训练。
(二) 疼痛病人的运用
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将导致局部肌肉稳定性降低,感觉运动功能降低,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心血管功能降低,并导致慢性疼痛。运用悬吊技术对稳定性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腰背疼痛。
运动训练对于非特异性疼痛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这些运动包括了放松训练、主动的运动训练。SET治疗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开链或者闭链训练,重建局部肌肉的稳定性,肌力和感觉运动功能,从而有效治疗慢性疼痛。
此外,在悬吊下进行关节松动技术也是悬吊的一个用途。在悬吊下进行关节松动可以让患者充分放松,在利于治疗师进行手法的操作,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三)骨折病人的运用
骨折患者在进行必要的复位和固定后,需要早期的运动以维持和改善功能,这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成败。早期运用悬吊技术,患者可以很安全的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运动训练。
上海语路医疗生产的悬吊训练系统作为越来越多的康复师的理疗工具,提高了康复师的理疗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康复师的职业病发病几率,以悬吊训练系统为平台,整合多种运动理疗技术给康复师以“第三只手”的辅助。
悬吊训练系统通过其独特的弱链接测试、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有效激发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通过主动运动理疗,激发深层稳定肌,提高关节稳定性,增强肌肉功能,是骨骼肌肉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